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

2014 台北愛情學院 101 戀愛公寓 維多利亞的秘密SPA莊園 左記歐洲美國台灣百年商行 《Cheers》雜誌透過2014年「理財vs.感情」態度大調查,為讀者提供解方,談錢也可以不傷感情!女性則較注重男方的「身家」。女性票選吵架或心裡不舒服的第4大原因是「對另一方的收入或存款不滿意」,第5名則是「有一方隱瞞財務狀況」。而在擔憂的部份,近2成8女性擔心對方「存款不夠多」,略高於對另一半「喜歡做高風險性投資」的擔心。

2014-04  Cheers雜誌163期作者:葉彥君

伴侶之間除了情事,「錢事」也是一大課題:誰來支付約會開銷、如何分擔家計、怎麼掌握對方財務狀況……,在在都是學問。 《Cheers》雜誌透過2014年「理財vs.感情」態度大調查,為讀者提供解方,談錢也可以不傷感情!

再和諧的情侶或夫妻,一談到錢,也很難意見完全契合。一起出了4本書,大談理財、工作與育兒觀的資深主播夫妻檔岑永康和張佩珊,結縭超過12年仍感情深厚,但即使如此,他們也曾遇過金錢的考驗。

岑永康回憶,新婚時回到父母家,兩人就曾為了紅包「包多少」,而發現雙方認知上的落差。岑永康來自單親家庭,包給「祖字輩」的金額總不及給媽媽的多,但張佩珊卻非如此,「她包的總額可能是我的兩倍以上,」岑永康說。

其實,理性的兩人早在婚前就約定好,除了成立共同帳戶支出家庭開銷,婚後也不過問彼此的個人花費,包含給家人的孝養金。但「小氣財神」岑永康面對太太包出了一個大紅包,心中仍難免犯嘀咕。

岑永康和張佩珊並非特例。《Cheers》雜誌3月特地進行了2014年「理財vs.感情」態度大調查,結果發現,近7成5的人都和岑永康一樣,有過類似的情境與心聲:有3成民眾曾因錢的問題和另一半吵架,4成4的人雖沒有和對方起正面衝突,卻也曾因此感到「心裡不舒服」。

至於吵架、不舒服的起因,無論男女,最大原因正是「不認同彼此花錢習慣」,而且比例皆過半。比例第2、第3高的理由,男女看法也很一致,分別是「對理財目標沒共識」、「共同開支分攤談不攏」。

不過,和另一半談錢,男女也有不同的「痛點」。

男怕女不懂投資,女怕男存款不夠
不少男性就頗為介意另一半的投資行為。在為錢吵架或心裡不舒服的原因中,男性票選第4名即「不認同彼此投資方式」。還有,當被問到「另一半有什麼樣的財務狀況會令你感到擔憂」時,除了擔心對方是「月光族」和「債務太多」外,另有超過3成男性害怕另一半「投資容易誤信明牌」,2成4擔心對方「喜歡做高風險性投資」。

反過來說,

女性則較注重男方的「身家」。女性票選吵架或心裡不舒服的第4大原因是「對另一方的收入或存款不滿意」,第5名則是「有一方隱瞞財務狀況」。而在擔憂的部份,近2成8女性擔心對方「存款不夠多」,略高於對另一半「喜歡做高風險性投資」的擔心。

忍住不談,小疙瘩會愈變愈大
另外,光是「啟齒」談錢這件事,男女態度也有很大反差。男性對於和另一半談錢感到困擾者,不到4成,但卻有過半女性表示困擾。至於困擾主因,過半男女都是「擔心講太清楚會傷感情」。

事實上,若以為「忍一時風平浪靜」而不去談錢,往往到最後更傷感情。「婚前的小疙瘩,不會因為時間拉長而淡化,通常婚後只會愈來愈嚴重,」岑永康說。

不過,好好談雖能「大事化小」,但要「小事化無」,還是得以行動助攻。回到岑永康的紅包風波,他和張佩珊事後約定,對彼此的紅包眼不見為淨。「但後來她做了件很有智慧的事,就是進娘家前把紅包拿給我,讓我交給岳父母,」岑永康回憶,太太等於是把面子做給了自己,讓他心中芥蒂盡消。

事實上,兩性之間難解的金錢習題還有很多,《Cheers》列出了最常見的3道難題,教你除了在適當時機和對方講清楚外,也能透過行動找到最佳解方。

Q1:該如何問「你有多少存款?」

A:別光憑感覺,從討論共同目標下手
兩人感情發展到什麼階段,才需要掌握另一半的財務狀況?多數人覺得應該在「交往穩定下來之後」或「決定要結婚時」。

然而,真的摸透另一半財務的人其實並不多。整體而言,不到8%的人知道對方確切的資產數字,5成4的人表示「大概知道」,而回答「不知道」的比例將近3成8。就連「已婚、有小孩」的夫妻,也有將近3成的人不知道另一半有多少資產。為什麼有這種現象?很可能有兩種狀況。

一種是「憑感覺」了解。只是,看人不能只看表面,決定攜手共度人生的另一半更是如此。不要光看對方平常出手闊綽,就以為未來能高枕無憂。

擅長婚戀諮商的鉅微管理顧問諮商心理師張璇指出,很多人到了婚後才發現另一半的財力不如預期。例如,婚前看對方住豪宅,婚後才發現房子多人共有,對方沒有管理權。

另一種則是「不知道怎麼問」。

CFP認證理財規畫顧問黃正勳建議,不妨從討論未來的「共同目標」著手。因為擬定目標數字時,例如想買多少價錢的房子,自然就會聊到身家,像是存款數字、可變現的資產、每月可以存多少錢等等。張璇和黃正勳都提醒,若感覺對方刻意隱瞞財務狀況,就要非常小心。多留意他(她)平時的消費習慣,若常出現「沒有計畫性」的消費,例如看到最新3C產品,動不動就買回家,很可能也會有卡債。

當然,債務是很多人都擔心的問題,但黃正勳表示,債務不見得是對方自己的,有些人是幫家人還債。若觀察對方有誠意且計畫性的還款,也不見得就要因此棄守一段感情。
至於對方的投資風險,黃正勳認為,要看投入的金額佔總投資金額的比重。若另一半將全副身家都壓在高風險性投資工具如權證上,技巧又不高明,就要小心未來對家庭財務的威脅。

Q2:共同開銷怎樣攤,才不會不爽在心?

A:衡量整體分工,做決定前講清楚
在兩性平權普遍受到重視下,調查發現,多數人都認同,兩人交往約會時,應各出各的或輪流請客。婚後,男性則贊成把錢全部交給會理財的一方管理;女性則多認為應該各管各的,收入較多者在家用上多分擔。

不過,即便立下原則,細看共同開銷的爭議會發現,幾乎不可能每件事都「對錯分明」。此時,必須掌握兩個關鍵概念:「趁早做回自己」,以及「錢往往只是表面問題」。

張璇舉例,男女交往一段時間後,最常發生爭吵的情境是,一邊開始不滿:「為什麼約會總是我出錢,你什麼也沒做?」另一邊聽到後卻備感委曲:「剛開始約會時就是你主動要出,為什麼現在才來怪我?」針對這樣的衝突,張璇分析,常埋單的一方,為了取悅對方而沒有及早讓他(她)了解自己真實的消費習慣,過度壓抑反而不會帶來好結果。況且,另一半也容易忽略,在感情世界中,雙方都應該有所付出的道理。「錢往往只是冰山一角,真正問題是核心價值觀的不同,」張璇說。

她建議,在溝通共同開銷的分配時,要有「分工」意識,像是提出輪流請客,或一方出錢、一方出力。

事實上,婚前的財務分攤問題不至於太複雜,更多分工問題多出現在婚後,包含是否成立共同帳戶?家事如何分工?育兒是找保母、還是由一方當全職爸爸或媽媽?這些都要經過充分溝通,意見不合時也應各退一步,找到分工上讓彼此滿意的共識。

Q3:老看不過去對方愛花錢,怎麼辦?

A:關心但不批評,共同花費先預支

根據《Cheers》調查,近9成男女會在另一半花錢買自己認為沒必要的東西時,提醒對方節制。

再進一步調查對另一半存私房錢的看法時,過半男性認為「婚後不管對方有超過多少私房錢沒講,都不會不開心」,女性則僅2成9有此想法。還有近2成7女性表示,不管多少對方都應該坦誠以告。

到底該不該管對方有多少私房錢、如何花錢?黃正勳認為,兩人生活的共同開銷以及為共同目標準備的錢,應在每月一領到薪水後,趕快提撥出來,後面各自的花費就不要過問太多。

原因是,每個人有各自嗜好,部份需要透過錢來維持,這是價值觀的問題,不認同也不應過度批評。但黃正勳也提醒,保有財務獨立性之餘,仍要適度了解對方的金錢狀況,特別是「不該用信用貸款來支撐一個養不起的興趣」。

當然,這也有賴「慧眼」觀察另一半如何用錢。岑永康提出一招識人術:婚前帶另一半到百貨公司,然後不要催促對方,觀察對方習慣逛哪一層樓,比方說是一樓高級精品區、還是頂樓特賣會,這都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消費習性。

岑永康提醒,趁婚前還有「選擇權」時,一定要多了解對方的用錢模式和財務狀況。若有不認同之處,好好思考這部份佔據自己對這段感情重視程度的比例有多少,若低於10%,「那就吞下去吧,」他說。不過,若對方對金錢的看法與用法總讓你耿耿於懷,就要有所取捨了。

談錢真的可以不吵架
感情好的時候就要談錢。不要等到出了問題才來談。尤其結婚前最好開誠布公討論彼此財務狀況、未來期望等等。

把談錢放在當天最後一個話題。岑永康指出,兩人一見面就談錢,一不小心意見不合,會很容易破壞一天心情。他也認為,盡量不要在必須久留之地討論錢的問題,如臥房。

不要立刻表態,先問對方怎麼想。以送長輩禮物為例,不要開頭就說想送什麼、價位多少,而是先搞清楚對方想法。張璇指出,「情場」並不是「職場」,抱持就事論事、問題解決導向的態度,容易忽略對方感受,應站在對方立場為他(她)著想。

描述自己的感受,取代指責。

發言前先整理情緒,盡量傳達心裡感受如:「你這樣一直請客,會讓我覺得……。」讓對方理解自己的心情,而不是一味指責對方。

避免「你就是小氣」、「你家人都愛錢」、「別人老公都買名牌包給她」等句型。用情緒化、諷刺的語氣溝通,絕對是大忌,因為每個人價值觀不同,不應批評;也不宜用理所當然的態度理論,覺得別人的伴侶怎麼做,另一半也該比照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