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職場心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職場心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2月10日 星期一

2025 02 10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永續長/執行長 數位能力「未來職場的核心能力是好奇心、適應力與思維敏捷。」 人工智慧(AI)時代來臨,知識累積與資訊搜尋不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取而代之的,是「提出好問題的能力」。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近日在Podcast節目中指出,未來職場的競爭力將不再取決於「誰擁有最多知識」,而是「誰能問對問題」。這一見解掀起熱議,也讓許多人重新思考AI時代的人才標準。

 

2025 02 10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永續長/執行長 數位能力「未來職場的核心能力是好奇心、適應力與思維敏捷。」 人工智慧(AI)時代來臨,知識累積與資訊搜尋不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取而代之的,是「提出好問題的能力」。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近日在Podcast節目中指出,未來職場的競爭力將不再取決於「誰擁有最多知識」,而是「誰能問對問題」。這一見解掀起熱議,也讓許多人重新思考AI時代的人才標準。

 

2025 02 10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永續長/執行長 數位能力「未來職場的核心能力是好奇心、適應力與思維敏捷。」 人工智慧(AI)時代來臨,知識累積與資訊搜尋不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取而代之的,是「提出好問題的能力」。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近日在Podcast節目中指出,未來職場的競爭力將不再取決於「誰擁有最多知識」,而是「誰能問對問題」。這一見解掀起熱議,也讓許多人重新思考AI時代的人才標準。

 AI再強也取代不了這能力!

 OpenAI執行長親揭未來職場最關鍵競爭力

三立新聞網 科技中心/王文承報導 2025 02 10 


       人工智慧(AI)時代來臨,知識累積與資訊搜尋不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取而代之的,是「提出好問題的能力」。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近日在Podcast節目中指出,未來職場的競爭力將不再取決於「誰擁有最多知識」,而是「誰能問對問題」。這一見解掀起熱議,也讓許多人重新思考AI時代的人才標準。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親訴未來面對AI時代的成功關鍵,在於「會問問題」。(圖/翻攝自OpenAI官方YT頻道)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親訴未來面對AI時代的成功關鍵,在於「會問問題」。(圖/翻攝自OpenAI官方YT頻道)

      奧特曼在《ReThinking》播客節目與華頓商學院心理學家格蘭特(Adam Grant)對談時表示,「知道該問什麼問題,比找到答案更重要。」

格蘭特補充,真正聰明的人不再是擁有最多知識的人,而是能夠將資訊「串聯成線」,提出有深度、能啟發思考的問題。


OpenAI 宣布 ChatGPT 搜尋功能全面開放,不須登入也可免費使用。(示意圖/Pixabay)

這樣的能力反映在AI技術應用上,如當今熱門的「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專門設計AI提示的工程師薪資已突破10萬美元,顯示市場對此類人才的強烈需求。

AI無法取代的職場競爭力

除了「提問能力」,奧特曼也強調,未來人類的優勢將來自「批判性思維」與「創新能力」。雖然AI能夠處理大量行政事務,甚至提供精準解答,但如何運用這些資訊、如何突破框架思考,仍然是人類無法被取代的核心競爭力。

這一點也獲得企業界支持,投資人馬克•庫班(Mark Cuban)強調:「未來職場的核心能力是好奇心、適應力與思維敏捷。」他指出,AI時代無法確保哪個工作能長久存在,但能適應變化、保持求知慾的人,才能真正立於不敗之地。

奧特曼更直言,在未來幾十年,人們將見證許多「祖父母一輩認為不可能的科技突破」,AI將成為解決難題的重要工具,人們甚至可以擁有一組來自不同領域的「虛擬專家」,提供個人化的學習與工作輔助。


2016年7月28日 星期四

2016 在指責「年輕女生愛出國」之前請先思考,出國玩就是花錢與享樂而已嗎?為什麼不是一種人生的投資?或許這些體驗是她們擺脫傳統職涯束縛的武器,讓生活方式成為一種競爭力。(其實這樣說還是有瑕疵,到底為什麼要有競爭力才能出國玩啊?) 從一位工作與職場研究者的眼光來看,這些把生活放在工作之前、把生命體驗放在求職之上,「愛出國的年輕女孩」,才是探索工作與職涯,拓展工作觀念邊緣的探險家啊!你以為年輕女生只會出國享樂、購物消費,但那些國外流行資訊,出國代購商機,那些美睫美甲師和服裝店合作的商業模式,男性根本無法理解。

「年輕女生愛出國」為什麼是個問題?

2016-07-25 16:49:52

劉揚銘
大學念經濟,曾在商管雜誌當編輯,離職成為獨立工作者後,更常思考工作與職涯的意義。試著以邊緣人的角度觀察職場,提出另類觀點。部落格:宅宅的一萬個為什麼 

圖/pexels

分享
一篇名為〈為什麼年輕女生比男生愛出國?〉的文章,不久前在批踢踢引起話題。文章大意是說,根據觀光局2015年的統計台灣20-29歲女性的出國人數,比同年齡的男生多出35萬。雖然統計調查並沒有分析各年齡層的出國原因,但文章引戰認為許多年輕男生正在為工作打拚、為買房買車而沒錢出國;但年輕女生卻寧可購物消費、出國玩樂,造成了這35萬人的差距,因而引發戰火。
先不論觀光局統計裡,40-49歲、50-59歲這兩個年齡層男性出國人數都比女性高,差距分別是27萬、25萬人──反正鄉民也認為這個年齡層的男性出國是為了工作,而不是玩樂與消費。「年輕女生愛出國」的現象之所以引起爭議,是因為背後的潛台詞:
「反正她們的生活重心就是拍照打卡炫耀!」(暗示拜金主義)
「不好好把握年輕時賺錢,一心只想出國玩!?」(訴諸社會觀感)
「年輕人都低薪,這些女生為什麼有錢常常出國?」(影射金錢來源)
「因為女生不用存款養家,錢花完給男生養就好了!」(父權社會壓力)
「婚後每年出國一次是『基本要求』,會不會太誇張?」(婚姻市場條件)
……以上這些「潛台詞」暗示年輕女生只是享樂主義者,愛玩又不負責任、不懂利用生命的精華時期好好工作賺錢、為未來打好基礎(外帶的CCR歧視暫且不提)。而「我們」這些為了婚姻、為了家庭、為了未來,正在苦苦修行的上進男性,背負著父權社會的成功壓力,就像寓言故事裡的蟋蟀與螞蟻,等冬天來臨,就知道誰吃虧,誰有遠見了。
這種把「出國花錢享樂=年輕女性」/「工作存錢苦熬=年輕男性」一線劃開,並拿出統計數據的論點,在台灣青年面臨低薪高房價、貧富差距拉大、正妹經濟與仇女教徒進擊的狀況下,似乎頗有人願意埋單。但我們先跳脫其他因素,單就「出國玩樂影響工作賺錢?」「出國玩樂是否對人生不負責任?」來進行討論。
願為出國玩而放棄職位的女生
最近正好被一些「愛出國的年輕女生」震撼了我的工作觀,就先從幾個例子說起吧。
第一個案例是二十多歲的出版工作者,她面試上一份工作,但和事前計畫好的歐洲旅行撞期,她很輕鬆的決定放棄職位,先去旅行回來再說。一趟旅途回來,當初的職位已經找到其他人選,之後她還是進了同一家公司工作,但職位已經不同。
她給我第一個震撼是,傳統觀念裡「出國旅遊」不可能和「面試錄取」放在同個天秤上衡量,更何況是「輕鬆決定」放下工作出國玩?問題是,這個年輕女生每次出國都會帶了各式各樣外國的刊物與書籍回來,甚至和當地文創工作者交換工作經驗,她出國旅遊雖是玩樂,但也是廣義提升工作能力、增強見聞的方式,就算這個職位找到其他人,也還有其他職位樂意找她去上班,那麼何樂而不為?
第二個案例也有類似經驗,這位工作認識的友人,在展場巧遇時對我說:「之前出國把錢都花光啦,不得不找個工作上班!」她還不到三十歲,待過出版社、文創課程設計、電影公司、音樂產業,現在跑到電信公司做影片策展人(我根本不知道有這種職業)!
對她來說,出國聽音樂祭、看各式展覽的優先順序,比上班還前面(雖說她同事根本不懂音樂祭到底在幹嘛),正是因為她對這些文創事務的了解與掌握脈動,讓她不愁找不到工作,對她來說,上班只不過是賺錢生活的手段而已,把日子過豐富了,缺錢再找工作就好啦!
第三個案例更奇葩,一位做文創商品擺攤或在網路上販售,同時經營手作教室的年輕女生,因為太喜歡出國玩,搞到廉價航空、住宿行程的攻略可以對外開課收費,我不知道這有沒有讓她賺錢,我只知道她從來沒在什麼公司上班,但跟男朋友(玩音樂的)兩人一起在台中買了房子……
探索職涯與工作的可能性
當然我身邊的這些朋友只是個案,她們都是厲害角色,不是我這種普通魯蛇,但與她們談過之後才發現,「有錢先出國,沒錢才上班」、「為了出國旅遊可以放棄職位」這種傳統職場裡萬萬要不得的觀念,卻成為她們的工作養分,成為只有她們具備,其他同事沒有的特長與優點,還可能「因為太喜歡出國玩」而發展出一個商機……
在指責「年輕女生愛出國」之前請先思考,出國玩就是花錢與享樂而已嗎?為什麼不是一種人生的投資?或許這些體驗是她們擺脫傳統職涯束縛的武器,讓生活方式成為一種競爭力。(其實這樣說還是有瑕疵,到底為什麼要有競爭力才能出國玩啊?)
從一位工作與職場研究者的眼光來看,這些把生活放在工作之前、把生命體驗放在求職之上,「愛出國的年輕女孩」,才是探索工作與職涯,拓展工作觀念邊緣的探險家啊!你以為年輕女生只會出國享樂、購物消費,但那些國外流行資訊,出國代購商機,那些美睫美甲師和服裝店合作的商業模式,男性根本無法理解。
「只會好好讀書、找一份死工作上班」的理工宅(對不起這裡也用了相當簡化的總稱),對年輕女生說「你們沒有競爭力,以後還不是要靠有錢人養?」問題是,你永遠等不到這些女生靠男人養。的確她們有能力從男人身上拿到好處,但即使沒有男人的朝貢,她們也在女生的世界裡活得比你更精采,並成為自給自足的經濟體了。此外,那些要年輕人學英文、多出國才有國際觀的言論,到年輕女生面前好像都閉上嘴了啊!
困在職位與年薪的無趣人生
只懂為一個職務犧牲奉獻,把職位、年薪、買車、買房當做成就,對此外的人生一概不了解,沒有創造自己工作的方法,即使存了再多錢還是覺得生活貧乏沒出口,這樣困在上班漩渦中的人,若從探索工作、職涯的可能性來評分,只能說「對不起,還是要給零分」。
想不到這樣的無趣工作者,還反過來高聲批評「年輕女生愛出國」,這和每逢暑假爸媽只會叫小孩不要玩,要念書,去補習,否則你會沒有競爭力,結果以後發現,那些最會玩的孩子長大之後最有創意,在補習班讀死書的孩子卻成為時代的恐龍,有什麼兩樣?
無聊的理工宅們,請把力氣放在加班拚良率、顧機台、搏訂單的「代工人生」就好。在這職場轉變的時代,若想探索職涯與工作的可能性,我寧可以愛出國的年輕女生為研究標的,不,就算是找女高中生聊天,都比你們有啟發性咧。

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

2015 2016 左永安顧問 世界這麼大 我想去看看 寫辭職信走紅女教師:目前還沒踏出鄭州市呢“字好漂亮,文更漂亮!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勇氣和理由更讓人不禁為之點讚。”

寫辭職信走紅女教師:目前還沒踏出鄭州市呢(圖)
2015-04-17 09:18:12   |   來源:南方新聞網   |   編輯:付承堃   |  
  和她張揚的辭職信不同,這名女老師對辭職信的回應非常低調,她說自己目前還沒什麼想法,“這還沒踏出鄭州市呢”,談何世界,目前,她“只想安靜地生活”。
  學校官網上的顧老師照片
  顧老師的辭職信
原標題:女教師辭職信走紅網友:有此心無此膽
  經證實,這位老師是省實驗中學心理教師,任教11年,週一已經離職
  她對此事回應非常低調:只想安靜的生活,目前“還沒踏出鄭州市”
  河南商報記者 訾利利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看完這句話,頓覺很詩意、很瀟灑、很有文藝范兒,不過,這卻是一封辭職信。
  昨天,河南省實驗中學一名老師的辭職信在微信朋友圈備受關注。你對這件事如何看?假如你要辭職,會怎麼寫辭職信?
  網友評論
  有此想法,無此膽量
  儘管很多關注辭職信圖片的人並不一定認識這個寫辭職信的人,但是不妨礙大家對她的認同。
  “字好漂亮,文更漂亮!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勇氣和理由更讓人不禁為之點讚。”
  更多人是對這封辭職信表現出來的恣意生活的態度表示羨慕:“我也這麼想,朋友帶上我。”“有此想法,無此膽量。”
  不過,也有人理智地評價:“如果不影響家庭,確應追隨內心而生活。”“都去看世界,誰來建設偉大祖國?”
  同事評價
  工作敬業、個性飛揚有親和力
  而辭職信的作者,確實是河南省實驗中學的一名女老師,她有一個極其男性化的名字,4月13日剛剛離職。
  “她是我們學校心理辦公室的一名心理老師,一個陽光的大女孩,喜歡幫助人,現在還資助著十幾個學生。”河南省實驗中學一名熟悉她的老師說。
  在他眼中,這個女老師是一個“個性飛揚而又有親和力,表面高冷而又內心善良,工作敬業而又不乏夢想”的人。
  他認為,人就應該這樣,為了詩意的生活,灑脫地做出選擇。
  不過他也坦承,很多人都做不到,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距離是永恒的,這就是很多人糾結和撕扯的原因,“不同的生活,各有各的快樂,祝福她,她把很多人奢侈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對於這個一起工作了11年的同事,他說,她的離職確實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和議論,不過老師們都比較理性,“無論堅守還是闖蕩都是人生的選擇。”
  本人回應
  “還沒踏出鄭州市呢”
  在河南省實驗中學的網站上,可以看到這名辭職女老師的介紹。照片上一個穿皮衣、背相機的長髮女子,一臉柔和的笑容。簡介上寫著,她2004年畢業于河南師範大學教育係心理學專業,同年到河南省實驗中學工作。
  其間,她的心理健康論文、心理健康示範課數次在省市獲獎,並曾加入鄭州市心理講師團,為多所學校進行大型公益心理講座。
  她的人生格言是,唯有將工作變成事業,才能發自內心去熱愛。
  她還曾為師範大學生做過“告訴你不一樣的生活——畢業如何做中學老師”的講座,只是現在她離開了教師崗位。
  和她張揚的辭職信不同,這名女老師對辭職信的回應非常低調,她說自己目前還沒什麼想法,“這還沒踏出鄭州市呢”,談何世界,目前,她“只想安靜地生活”。
  延伸
  奇葩辭職信大比拼
  “霧霾太大,我找不到公司的路。”——空氣品質得有多差勁!
  “有一種恨,叫放手。”——您恨過幾次了?
  “聽說經常在一起會越長越像,你看,我不想再變醜了。”——最奇葩。
  “為了公司利益,我主動申請,去對面公司臥底。”——謝謝你,你真偉大!
  “廠小,女孩少,不好泡妞”。——去年,某企業員工覃某稱自己的辭職原因是不好泡妞,幾位主管給予批示同意,其中“表決意見”一欄,更是有主管寫道,“是你自己沒本事泡妞,不要怨天尤人。”
  辭職信你會這樣寫嗎?
  一封辭職信,代表一段過往的結束和一段新的經歷的開始。
  如果你離職了,你是選擇瀟灑地轉身,留一封有風度、文筆俱佳的辭職信,還是會趁機發泄一下自己對過往的不滿,調侃一下曾經的領導,或是秉承再見面不尷尬的原則,留下一封中規中矩的辭職信?歡迎參與我們的互動,關注“河南商報”微信公眾號,或者河南商報官方微網志,與我們分享你的文采。

2015年3月16日 星期一

2015 2016 左永安顧問 左記歐洲美國台灣百年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 商學院 台北101愛情學院戀愛公寓 左記黃金牛蒡茶 牛蒡酥 北區共通核心職能社群 EMBA TTQS 共通核心職能 大數據BIGDATA 醫護人員遭受霸凌,導致心理困擾比例高於其他產業 超過半數有心理困擾,有11.9%的人甚至曾有輕生念頭 北市衛生局昨公布「2014年職場心理健康暨職場霸凌調查」結果,1539名受訪者中,有18.6%的人因職場霸凌產生中、重度心理困擾。霸凌者以主管居多,占46.9%,霸凌方式包括「反覆提醒你有關於你的失誤」、「貶低你的工作和努力」等,其中又以醫護人員比率最高。

2015 2016 左永安顧問 左記歐洲美國台灣百年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 商學院 台北101愛情學院戀愛公寓 左記黃金牛蒡茶 牛蒡酥 EMBA TTQS 共通核心職能 大數據BIGDATA 醫護人員遭受霸凌,導致心理困擾比例高於其他產業 超過半數有心理困擾,有11.9%的人甚至曾有輕生念頭 北市衛生局昨公布「2014年職場心理健康暨職場霸凌調查」結果,1539名受訪者中,有18.6%的人因職場霸凌產生中、重度心理困擾。霸凌者以主管居多,占46.9%,霸凌方式包括「反覆提醒你有關於你的失誤」、「貶低你的工作和努力」等,其中又以醫護人員比率最高。


2015 2016 左永安顧問 左記歐洲美國台灣百年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 商學院 台北101愛情學院戀愛公寓 左記黃金牛蒡茶 牛蒡酥 EMBA TTQS 共通核心職能 大數據BIGDATA 醫護人員遭受霸凌,導致心理困擾比例高於其他產業 超過半數有心理困擾,有11.9%的人甚至曾有輕生念頭 北市衛生局昨公布「2014年職場心理健康暨職場霸凌調查」結果,1539名受訪者中,有18.6%的人因職場霸凌產生中、重度心理困擾。霸凌者以主管居多,占46.9%,霸凌方式包括「反覆提醒你有關於你的失誤」、「貶低你的工作和努力」等,其中又以醫護人員比率最高。

2015-03-17 02:49:24 聯合報 記者邱瑞杰/台北報導

北市衛生局昨公布「2014年職場心理健康暨職場霸凌調查」結果,1539名受訪者中,有18.6%的人因職場霸凌產生中、重度心理困擾。霸凌者以主管居多,占46.9%,霸凌方式包括「反覆提醒你有關於你的失誤」、「貶低你的工作和努力」等,其中又以醫護人員比率最高。
北市醫護管理處長劉越萍表示,調查數據顯示醫護人員遭受霸凌,導致心理困擾比例高於其他產業,在接受訪問的250名從業人員中,超過半數有心理困擾,有11.9%的人甚至曾有輕生念頭,霸凌者則包括醫院人員、患者和家屬。
其中台南市紀姓開業醫師因病人多,有些患者不耐久候辱罵護士,紀姓醫師不願看到患者苛責護理人員,索性在診所張貼「紀醫師跪求您耐心等候」公告,表示診所不是工廠,難以明確告知正確看診時間,若無法等候可以不要來掛號或退號,不要苛責診所人員。
紀姓醫師說,護理人員也是上班族,下班後也有家庭、小孩要照顧,護理人員也希望他「看快一點」。但醫師要對病人的健康和安全負責,他需盡力把病人看好,沒法顧慮讓其他病人在等候。「那些不耐等候,動輒辱罵我員工的病人,拜託請不要來找我」。
劉越萍強調,醫院是救人的地方,任何人都不該以肢體或言語暴力妨礙醫護人員工作。醫療暴力案件多發生在醫院人手不足的時候,此時雙方應相互包容,患者和家屬更要耐心等候,尊重醫療專業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