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故事,講的是思考與暗時間——
Thinking
and Dark time。
一個人用三十分鐘吃了一頓飯,這部分時間是看得見的,叫明時間。
他在吃飯的時候醞釀出了下午開會的發言提綱,這個“醞釀”的過程是看不見的,
他花的是“暗時間”。
暗時間就是用於思維活動的時間。
善於利用思維時間的人,可以無形中比別人多利用時間,
從而實際意義上能比別人多活很多年。
你能看到別人在同樣的年齡獲得了比普通人多得多
的成功和幸福,你不知道的是他如何有效利用了他的暗時間。
亞洲微軟研究院的劉未鵬在《暗時間》一書中系統闡述了他的這一思想。
第二個故事,講的是時間的主動權
——The initiative。
人的時間可以分為主動時間和被動時間,主動時間是自己有權支配的時間,
被動時間是被周圍的人和事支配的時間。
如果不善於處理與周圍的人和事的關係,你的主動時間就會被一點一點地侵蝕
為被動時間,你對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就喪失了控制權。
這種時間管理的思想有一個有趣的名字叫“別讓猴子跳回背上”,
是美國效率專家安肯三世第一個闡述出來的,書名就叫《別讓猴子跳回背上》。
第三個故事,講的是事件排序。
按照事件的重要性和緊急程度,可以把要做的任務排列出一個優先順序,
先安排時間去做優先順序別最高的事,就能保證人生最重要的目標得以實現。
這種時間管理的思想叫“要事第一"
——First thing first,
管理大師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裡闡述了這種思想及其應用的要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